
崔康熙用人保守引争议山东泰山青训困境凸显留洋计划能否破局
山东泰山队近期在中超联赛的表现引发了广泛讨论,主教练崔康熙的用人策略成为焦点。这位韩国名帅坚持使用经验丰富的老将,导致年轻球员难获机会,这种保守的用人方式正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。
从数据来看,泰山队本赛季U23球员出场时间位列联赛倒数,与上海海港等注重青训的球队形成鲜明对比。崔康熙更倾向于依赖费莱尼等外援和郑铮等老将,虽然保证了短期成绩的稳定性,但无形中挤压了年轻球员的成长空间。
这种用人策略带来的连锁反应已经显现。泰山青训体系近年来培养的球员中,能在中超站稳脚跟的屈指可数。曾经产出过周海滨、王永珀等国脚的鲁能足校,如今面临人才断层的尴尬。与其他俱乐部的青训成果相比,泰山队的年轻球员成长速度明显滞后。
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首先,俱乐部在青训与一线队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机制,年轻球员即使表现出色也难以获得实战机会。其次,过分追求短期成绩的压力,使得教练组不敢大胆启用新人。再者,现有的青训体系在培养模式上可能已经跟不上现代足球的发展趋势。
为打破这一困局,泰山俱乐部近期启动了留洋计划。包括何小珂在内的多名希望之星被送往欧洲俱乐部锻炼。这种尝试值得肯定,但留洋并非万能药。球员在海外面临的竞争同样激烈,若无法获得稳定出场时间,其成长同样会受到限制。
从长远来看,泰山队需要构建更科学的青训体系。这包括改进选材标准,更新训练方法,建立完善的晋升机制。同时,俱乐部管理层需要给予教练组更多耐心,在成绩和培养新人之间找到平衡点。
崔康熙的保守用人确实带来了即时的成绩回报,但足球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只靠老将支撑。如何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为年轻球员创造机会,将是泰山队未来必须解决的课题。留洋计划只是开始,真正的破局需要俱乐部在青训体系、用人理念和管理模式上进行全方位的革新。
中国足球的发展离不开俱乐部的青训贡献。作为传统豪门,山东泰山有责任也有能力在这方面做出表率。只有当更多年轻球员获得实战锻炼,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才能得到真正提升。这需要俱乐部管理层的远见,也需要教练团队的勇气,更需要整个足球环境的支持。
    